第2章 记住你的话-《嫡兄万福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秦恬听了暗暗苦笑,只道是“到处泥泞,不便逗留”,便扶着丫鬟下了车。

    她自然不会多言,老管事也不知内里,碎碎念了几句“老爷都是为姑娘好,以后还是少出门”之类的话,秦恬还有些余悸未消,也只左耳进右耳出了。

    不想她正恍惚着,余光里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。

    秦恬一愣,立刻顿住脚步,转头往街道尽头的拐角处看了过去。

    她突然转身,秦周等人也都警觉地看了过去。

    “姑娘看到什么了?”

    秦恬目之所及,皆没看到任何奇怪,更没有什么影子,只有一只鸟落在街角的枣树上,有扑腾翅膀飞走了。

    她捏了一下眉心,回了回神。

    “没什么,是我看眼了。”

    今天着实是吓到了,不自觉得便警惕过度。

    秦恬摇摇头,没再多想回了自家院中。

    老管事亦指挥着车夫卸了马,带着众人回了院,又让门房谨慎地关了门落了锁。

    小院门外不时便安静了下来。

    只是不远处街巷转角处,有人慢慢从墙后的阴影里转了出来,悄然立在枣树下,朝着沈家后门前看了几息,眯了眯眼睛,转身离开了。

    秦恬经历了说书人口中、话本子里才有的遭遇,不仅没有兴奋,还吓了个半死,以至于用鲜嫩野荠菜煮了东坡羹给周叔送去,灶上又烙了热腾腾的野荠春饼,秦恬也没吃出美妙滋味来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当天晚上,她还做个吓人的梦。

    梦里她被困在了一间高阔的大殿内,她不知这是何处,跌跌撞撞地要找到一扇门逃出去。

    只是就在她好不容易找打了门,正奔向那门欲跑出去的时候,门突然吱嘎一响,被人从外推开了来。

    秦恬惊得倒退两步。

    身形高挺的男人背着光亮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秦恬看不见背光下他的模样,可却看到了坠在他腰间的透白玉玦。

    秦恬一愣,生生顿住了脚步。

    男人身上投下的长长阴影将她拢住,他开口,冷酷的嗓音如旧。

    “撞破了我的事,你真以为我能放过你吗?”

    话音落地,他抬眼正正向她看了过来

    秦恬倏然惊醒。

    彼时外面的天还没大亮,知府和指挥使诚信求来的雨又下了起来。

    秦恬一时竟不敢再睡,坐在床边发了好一阵的呆。

    她双手合十,向菩萨许了个愿。

    “信女秦恬,愿吃斋礼佛一月,求菩萨万不要再让信女遇到那罗刹.不不,那位公子了。”

    她甚至不敢在自家家中,对那人用不敬的言语.

    她不否认,她的胆子真的很小,小到只想四平八稳地过安生日子罢了。

    *

    如此过了几日,秦恬没出门,自然也没再遇到什么人,日子和平时没什么两样,反倒是接连几场春雨落下来,农人们有了希望,又都忙碌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几年天灾不断,天灾一出,人祸便也不会少。

    除了海上的倭贼海匪不时滋扰,还有流寇盗贼四处流窜,如此便也罢了,偏紫禁城的皇帝久不临朝,朝廷似是看不见民间疾苦一般,除了收税拉丁壮,便再无其他。

    朝中没有一力能挑起重担之人,各地只能各自想法养活自己。

    秦恬所在的青州府算得可靠,知府爱民如子,手握兵权的指挥使内压匪贼,外抗海寇,堪堪可保此地短暂安宁。

    百姓无不敬仰两位大人,本地说书人常将两位之事在街头巷尾颂扬,尤其那位指挥使大人,不仅智勇双全,治军有道,还与发妻琴瑟相合,成婚二十年身边只有一妻,十分恩爱,再无旁人。

    时下风气,但凡有些权利地位钱财的男子,没谁能逃得脱三妻四妾,这位秦指挥却全然不是如此。

    秦恬听了不少关于秦指挥的事迹,甚至还想自己也姓秦,说不定有些关系。

    不过本地秦姓是个大姓,自己一个小民,是如何能同三品大员攀不上亲戚?

    她这几天没再出门,也没去茶楼听书,与外面的事情短暂隔绝开来,倒是在这天,见到了自己的老爹。

    她爹是个行商,据爹自己说,什么货物都贩些,南来北往,杂事缠身,所以连家都不太回。
    第(2/3)页